Andron 為2024下半年新創立的台灣皮鞋品牌。Andron 源自希臘文,意為「男性的空間」。品牌創辦人 Ray 曾於林果良品及 Pedro 等品牌擔任男鞋設計師,基於對經典紳士鞋的喜愛而自立品牌。目前提供有便士樂福鞋 DANA 及橫飾牛津鞋 ZEN 兩種鞋型,採用固特異沿條製法(Goodyear Welted),訂價 9980 元。
這次要分享的鞋款是便士樂福鞋 DANA 。DANA 的楦型屬於杏仁頭(Almond Toe)。輪廓圓滑而略為修長,這種楦型讓我直覺聯想到一些比較商務的鞋款(你經常可以在牛津鞋上看到這種楦型)。考慮到平常的穿著風格,起初我對這雙鞋並不算太感興趣。但在實際上腳之後,這雙鞋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規矩」──鞋身的轉折角度立體,搭配流暢的收腰弧度,整體的線條玲瓏有緻,讓它看上去多了一些個性。
DANA 目前共有黑色、深棕色、干邑色三種顏色可供選擇,深棕色與干邑色的皮革出產自 Hermès 集團旗下的製革廠 Tannerie D’Annonay ,照片中的黑色款式則使用了來自義大利製革廠 Zonta 的小牛皮。Zonta 這個製革廠專注於供應製鞋產業,英國鞋名門 Edward Green 是他們的客戶之一。雖然這並不代表你就能獲得與 Hermès 或者 Edward Green 相同等級的皮革,但也足以反應出皮革品質有相當水準。
通常需要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才能對皮革品質做嚴謹的評估。不過單就目前所能觀察的部分,我認為看起來確實有相當水準。鞋面的皮革光滑細緻,拍攝當下只做了基礎的保養上蠟,仍然展現出自然通透的光澤;皮革的結構緊密,經過數次穿著之後,並未出現太過鬆散或者不自然的使用痕跡。
如同大部分的消費品,皮鞋的品質與價格成正比。一直以來,我都傾向在相對便宜的價位帶之中,盡可能選擇對工藝細節不那麼敏感的休閒鞋款。
換句話說,Andron 嘗試在萬元左右的價位打造一雙精緻優雅的鞋款,這本身就是一個挑戰。但我認為他們確實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果——整體的工藝表現乾淨工整,整雙鞋看起來非常平衡且協調。
若要吹毛求疵,「穩定性」可能還是 Andron 與其他中低價品牌同樣較難以跨越的門檻。例如手工縫製的U型裙飾(Apron)是這雙鞋相對不穩定的部分。U型裙飾的弧度與形狀由負責手工縫製的鞋匠來控制,也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公差問題。高價品牌可以透過長期培養的鞋匠及嚴格的品質管理標準來減少公差,中低價品牌在成本控制與產品穩定性之間則相對捉襟見肘。
在我拜訪 Andron 的展示間時,也與品牌創辦人 Ray 討論了這個話題,對於工藝細節非常講究的他,並不避諱與我分享他在這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並努力在現行的成本結構下做到最好。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待這件事,較為務實的做法還是多穿多試,只要穿上腳之後舒適好看,倒也不需要太過糾結於那些細微的差異。
這雙鞋在鞋底縫合上採用了藏線縫合(Closed Channel Sole Stitching)工藝。製作時,在縫合沿條及外底之前,會由外底側面掀起一塊皮層,待縫合完成之後再將其黏合,覆蓋縫線與溝槽,呈現出光滑平整的鞋底外觀。
作為整雙鞋最容易磨損的部位,鞋底的美觀經常不是品牌優先考量的項目,因此即便是兩三萬以上的鞋款,也不一定會採用藏線縫合。因此,能在萬元左右的鞋款上見到如此精緻美觀的鞋底,著實令人喜出望外。
當你擁有一雙新的皮鞋時,無可避免地需要經歷一段磨合期(Break-in)。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我與這雙鞋在磨合過程中的問題並不多。如同大多數的磨合狀況,這雙鞋剛開始的皮革跟鞋底都比較僵硬,但並沒有對我的雙腳造成太多壓迫,僅在腳後跟及右腳小指外側感受到些微的摩擦。這些狀況隨著穿著次數的增加慢慢改善,鞋底的踩踏感也隨之漸入佳境。對比過往經驗,我認為這是一雙相對容易磨合的鞋。
樂福鞋一直是我個人最頻繁穿著的鞋款之一,原因在於它在穿搭上的泛用性。只要對於款式的細節拿捏得宜,它在各種不同的穿著風格,幾乎都能佔有一席之地。
DANA 在樂福鞋之中屬於相對正式的款式,但優異的流線感讓它看上去不會太過拘謹。除了足以應對不過份嚴肅的商務場合,在一些精緻俐落的休閒裝扮中也能表現得宜。
具體來說,它除了可以跟你衣櫃之中部分成套及不成套的西裝搭配,你也能將西裝外套替換成各種簡潔細緻的休閒夾克,保留羊毛西裝褲和精緻光滑的卡其褲,最後拿掉襯衫上頭的領帶,或者乾脆套上針織上衣或Polo衫,就能得到一個成熟又時髦的 Smart Casual 風格。
總結來說,我認為 Andron 以平實的價格,帶來了一雙均衡且優雅的好鞋:美感、做工、用料,各方面都在水準之上。如果這雙鞋的風格符合你的喜好,那它會是同價位中值得你優先考慮的選擇。
最後,也期待這個發跡於台灣的新品牌能持續成長茁壯,未來能為大家提供更多元豐富的選擇。